一、“千鼠万抗”:是科技奇迹还是商业画饼?股票中的杠杆原理
百奥赛图自称是“全球首家”提出基于全人抗体小鼠平台规模化开发抗体药物的公司,号称已完成“千余个靶点”的抗体筛选,形成“数十万个抗体分子序列货架”。(来源:招股书第4页)
听上去是不是很唬人?但仔细一看,截至2024年底,真正完成转让/授权/合作开发的项目只有54个,占比仅约26%。(来源:问询回复第5页)剩下那七成多的抗体分子,是不是都躺在“货架”上吃灰?
更幽默的是,公司自己也承认:“已发现的抗体分子转让/授权/合作开发比例较低。”(来源:问询回复第6页)所以这“千鼠万抗”到底是科技实力的体现,还是只是一场资本市场的“华丽表演”?
二、关联交易“撑场面”,独立性存疑
2022年,百奥赛图的第一大客户是思道医药,2023年上半年第二大客户是多玛医药——巧了,这两家都是百奥赛图的关联方。(来源:问询回复第3页)
更巧的是,这些关联交易清一色都是“千鼠万抗”计划的抗体分子转让业务。报告期内,来自多玛医药和思道医药的收入占抗体开发总收入的27.81%。(来源:问询回复第25页)
这不是“左手倒右手”是什么?如果没有这些关联交易,百奥赛图的抗体开发业务收入增速将是负的!(来源:问询回复第25页)
三、控制权悬疑:实控人负债累累,股权质押风险高企
实际控制人沈月雷、倪健夫妇持股比例本就低,上市后还将进一步稀释。更让人捏把汗的是,沈月雷还背负大额债务,其中部分借款甚至用于对员工持股平台的出资。(来源:问询回复第47页)
这部分债务的偿还,很大程度上依赖其持有的H股流通股变现。若股价下跌,偿债能力将大打折扣。(来源:问询回复第48页)一旦被迫减持,控制权是否还能稳住?科创板要求的“控制权稳定”又从何谈起?
四、专利“悬而未决”,核心技术含金量存疑
公司引以为傲的CRISPR/EGE技术,2015年就申请国内专利,至今仍未获授权。(来源:问询回复第42页)理由是“国家知识产权局复审案件积压”——这借口用了快十年,是不是也太敷衍了?
更讽刺的是,公司坦言该技术是否获授权“对业务影响较小”。(来源:问询回复第42页)那还拿出来当“核心技术”宣传?是不是有点“挂羊头卖狗肉”的嫌疑?
五、客户真实性存疑:成立即合作,是实力还是运气?
ReNAgade公司2021年成立,同年就成为百奥赛图客户,2022年一跃成为第三大客户,贡献超千万收入。(来源:问询回复第77页)
Syncromune公司2020年成立,2021年就开始与百奥赛图合作,2023年跻身前五大客户。(来源:问询回复第78页)
这些公司是不是专门为“接盘”百奥赛图的抗体分子而生的?成立时间短、交易金额大、背景神秘——这剧本是不是太眼熟了?
六、总结:科创属性不足,商业模式存疑
百奥赛图一边喊着“技术领先”,一边靠着关联交易撑业绩;一边标榜“全人抗体平台全球稀缺”,一边连核心专利都拿不到手;一边说“控制权稳定”,一边实控人负债累累、股权质押风险高企。
科创板的定位是“拥有关键核心技术,科技创新能力突出”,但百奥赛图的表现,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“资本游戏”。(来源:《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》第三条)
韭菜们股票中的杠杆原理,请擦亮双眼:不是所有带“生物”“科技”名字的公司,都真的科技满满。